0 1分钟 1 月

“我们选择常州,因为它打开了进入亚太市场的最佳窗口。”到2025年底,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常州国家高新区将建成一座新工厂。这是德国混合动力技术公司MIXACO在亚太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生产中心。这是该公司首次在中国注册法人,开展本土业务。德国公司中国子公司董事尼古拉斯属于“90后”。他从德国赶来,负责该项目的筹备和推广。尼古拉斯表示,公司将一颗重要“棋子”落户常州,绝非偶然。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常州市正在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美萨克的混合动力设备只会强化当地电池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节点城市,常州的物流优势和区位优势帮助外资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更加高效、直接的沟通网络。 “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我们对该项目的前景充满信心。”尼古拉斯说。 “很快,这里生产的设备将被送往泰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他指着未来将堆满机器的厂房说道。常州港虽然不是主要海港,但却是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和上海国际中心港的重要纽带。产品从常州港出发,最快28小时到达上海高桥港区,然后利用上海港的全球航运网络发往世界各地。通过此次高效的合作,常州本地企业现在可以享受到“一地通”的便利。“到达常州港,就算是进入了上海港。”短短五年建成的横跨长泰河的大桥,让尼古拉感叹“中国速度”。在他看来,这座大桥不仅将连接常州和泰州,还将与常州港共同为企业打造一条“高效物流走廊”,提高供应链效率。“我们的德国同事们都渴望来这里, 看看我们在这里建设的成果,”他说。“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从混合动力技术到新能源战略,从长江运河到河桥,从工厂车间到城市体育场馆……尼古拉斯的故事是无数外国人在中国奋斗与融合的缩影,也是中国新发展理念与全球产业合作交汇的记述。(作者:唐川、张传明、 翻译:冯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