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文化之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领域和知识结构、不同视野和兴趣的人们如何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启文化之旅?我们都知道,甘肃省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在《方圆统一论》中,导演龚克再次通过文理科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将共同深入历史,用我们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寻找照亮甘肃人类文明道路的光明,努力与不同领域的人们擦出思想的火花。一位专家曾说过:“地理条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曲林东文)。赵长福先生也对此进行了分析。从早期的“居于山中、丘陵之中”,到临山而居河流,这就是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甘肃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我们的祖先选择在这里生活和发展的需要。马家文化、新店文化和锡瓦文化沿洮河的分布,以及考古学家发现的大型中产阶级聚落,充分支持了这一认识。这可能是原因之一。第二个问题:您在这一天的访问中有什么发现和收获?这里的每一座古迹,每一处自然景观,甚至一砖一瓦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不再像安德森那样梦想在马家窑镇附近的悬崖边发现深层的文化灰烬。当我走近这个被几千年前祖先的风吹过的地方,我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的味道,看着天上的云彩幻化成耀眼的鱼纹、几何图案、马家窑漩涡、水波纹、方格图案,我想起了柳宗元在《水墨画》中写下的文字。石渠的故事。山声回响,山韵动崖谷。看着很安静,但远处却能听到。看到临洮博物馆里那些精美的彩绘陶器和未完成的玉器,文人墨客们想象着石器的打磨过程和陶器玉器的制作过程就在眼前。我们都走不同的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寻找“天边的风景,心中的思念,眼前的光明”。第三个问题是:玉石和丝路考察活动在哪里?你要做吗?尤其是十多年前发起、由冯玉蕾、叶淑贤指导的文学人类学团队第十七次玉路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我们连接天地圆环,连接神话传说与历史,连接数千年前的遗迹与口述故事时,它们的狂野中生动,它们的灵性中简单,它们的质朴中充满生机。不同的是,作家可以“根据毫无根据的线索和无限的想象得到海市蜃楼的答案”(周晓峰语)。研究历史,既要牢记光伟的“双证法”、杨向娆的“三证法”,又要坚持胡适“大胆猜测,仔细求证”的原则。知识的有限性表明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两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克服怀疑主义问题,而且要防止教条主义倾向。近日,有一条短视频发布,宣扬《易经》格言:“求藏宝,钩深远”。从这个意义上说,玉和丝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胡秉军,2025年10月7日,八月一四如预期。 (作者简介:胡秉钧,作家、诗人)